“風光”已至 掀起“綠電”新動能

遠眺漫山遍野的光伏板,仿佛為山頂披上一層鱗片。 蘇巧將 攝
溫州網訊 在屋頂、院前、老宅基地上都鋪滿太陽能光伏板。這是蒼南縣沿浦鎮外垟村朱月品親手打造的“綠色增收”新風景。
得益于沿浦鎮的優質日照,朱月品成為全鎮首個靠“轉化”資源獲利的人。他算了一筆賬:每天平均日照3.5小時,家中的光伏設施年發電量約14萬千瓦時,按0.58元/度的價格賣給國家電網,每年能增收7萬元至8萬元。前期投入30萬元,5年便可回本。
朱月品家門前的新風景即分布式光伏發電,鄉里鄉親聞訊前來,躍躍欲試。
山間集光
匯“小電”入大網
以蒼南沿浦鎮為起點,5公里外的馬站鎮中魁村,光伏式發電板布滿村委會辦公樓頂;10公里外的漁寮溫德姆酒店屋頂分布式光伏正在謀劃;40公里外的溫州昌盛電力有限公司樓頂光伏發電投用已4個月,預計每年可為周邊企業省去4萬元電費……去年9月,國家能源局公布676個縣(市、區)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,蒼南縣位列其中,計劃在“十四五”期間完成總裝機容量10萬千瓦分布式光伏并網。
近年來,分布式光伏觸角廣布蒼南縣域,通過“末梢神經”將“小電”聚入國家電網,匯成電力“江河”。
在蒼南南部蜿蜒的群山上,藍色光伏“矩陣”連綿,山體披上了一層藍色鎧甲。中核蒼南藻溪赤溪8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是全縣首個光伏發電項目。
不同于分布式“小電”,這些集中式光伏占地1300畝,分布于藻溪鎮、赤溪鎮、錢庫鎮。投產后,年發電量約8000萬千瓦時,每年可減少化石能源消耗約2.54萬噸標煤。
平均海拔高度140米,群山之上光能資源豐富。項目利用山地高度差,將立體空間應用盡用,減少對原有的油茶、黃梔子等農作物生長的影響。周邊農戶還多了一份租金收入,每戶年增收數千元。
海上風來
擴容“千萬千瓦”
晴空之下,在蒼南168黃金海岸線長沙村段30公里開外的海面上,風機葉輪與機艙正嘗試對接。
這是全省最大的在建海上風電項目——華能蒼南4號海上風電。今年6月底前可全容量投產發電,預計年發電量12億度,相當于減少化石能源消費量約34.2噸標準煤。
伴著海風陣陣,風機葉輪將蒼南卷入全省新能源發展的潮流。
海洋資源稟賦,蒼南以“全國清潔能源發展示范地”作為全縣“十四五”目標定位,實施以“兩電一區一帶”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“一縣一策”。在奔向共同富裕的浪潮中,推動千億生態核電、千億生態風電及關聯制造業與地方融合發展。
蒼南縣發改局有關工作人員道出了風電產業與當地發展的關系。海上風電項目將深化與央企及行業頭部企業的合作,集群發展清潔能源裝備制造業、技術運用、科創中心等產業項目和相關配套服務項目,推動風電全產業鏈落地發展、優化全縣產業結構,蒼南未來可期。
蒼南縣供電公司發展建設部主任劉教月報出了一串令人振奮的數據:核電720萬千瓦、已落地海上風電110萬千瓦、光伏30萬千瓦、抽水蓄能120萬千瓦……蒼南“綠電”將如潮水奔涌匯聚而來,我市能源轉型逐漸勾勒出電力“千萬千瓦”的深厚底色。
綠色用能
通向“雙碳”共富路
風、光、水、核……根據最新新能源資源普查數據顯示,溫州全市可開發(含在建項目)新能源資源容量超2000萬千瓦,可開發潛力巨大。
“我們創新提出建設大規模能源匯集站,探索新能源集約式管理新模式。”國網溫州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李大任搬出了一幅《溫州“千萬千瓦”級新型電力系統2025年網架圖》,“就是將全市新能源資源握指成拳,‘拳’就是‘千萬千瓦’級自適應新型電力系統,出拳,就是服務推動溫州高質量發展,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市域樣板。”
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市風能、光能與核能布局總量成倍增長。李大任介紹,能源轉型體系逐漸完善,還得有“自適應”體系相配合來保證全市用電的動態平衡。這意味著電網消納、能源匯集、全場景儲能、調度運行、市場驅動、數字賦能等要素齊發力,在2025年初步建成清潔低碳、安全高效、開放可控、靈活自愈的新型電力系統。
去年,全亞洲最大灘涂漁光互補發電項目在溫州并入國家電網。當前,除蒼南建設全國清潔能源發展示范地之外,我市在電力系統創建地域示范中多重布局,瑞安500千伏能源匯集站、文成二源茶光互補發電項目110千伏送出工程、永嘉巖坦風電35千伏送出工程、全省電量實驗室、樂清碳信用示范基地、沿海全場景儲能示范城市等,一張新型電力系統畫卷正徐徐展開。
“以電代煤、以電代油”,綠色低碳電能將應用多場景多形態,通過未來鄉村、社區、交通等多個場景的零碳建設,體現在能源生產、輸送、消費等各環節。
“綠色用能”的前方是綠色發展的一片藍海,澎湃的潮涌之下,是溫州逐浪綠色經濟。因電而興,沿浦鎮村民朱月品的光伏板“蝴蝶效應”已顯現,溫州將在通向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與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伴著“風光”前行。
專家點評
萬燦 (浙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主任,電力能源互聯及其智能化研究所副所長):
在國家提出“雙碳”目標的背景下,目前新能源將迎來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,成為電能增量的主力軍,實現從“補充能源”向“主體能源”的轉型。深化電力體制改革,推動電網轉型,已經成為我國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必經之路。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分階段的長期過程,要實現各階段目標的平穩過渡,最大的不確定性即轉型過程中電網所面臨的挑戰。
溫州“千萬千瓦”級自適應新型電力系統是一個很新穎的概念,溫州供電公司在國內全方面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形勢下,提出“千萬千瓦”級自適應新型電力系統這一建設方案,根據溫州沿海一帶風、光資源豐富,且具有大核電、大風電、大光伏、大電網、大匯集、大儲能的六“大”特點,從源、網、荷、儲四個方面制定了以“全消納、自平衡、高能效、數智匯”為特點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目標,很有針對性地解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過程中新能源并網消納、網架平衡等問題,推動溫州電網向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進,實現溫州由輸入型電網向輸出型電網的轉型,對浙江乃至全國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有良好示范、創新意義。
來源:溫州日報
原標題:“風光”已至,掀起“綠電”新動能
記者:張琳 通訊員 李聞文
本文轉自:溫州新聞網 66wz.com
相關新聞
為你推薦
-
關于鹿城區在集中隔離點發現1例新冠肺炎陽性感染者的通報
社會05-11
-
溫州持續攻堅“城鄉均優” 打造教育高地
外地媒體看溫州05-12
-
溫州推動山區五縣“天賦異稟”加速變成新增長極
要聞05-12
-
新建住宅要配健身房或設室外健身場地 你怎么看?
社會05-12
-
溫州市榮譽市民再添5人!看看都有誰
溫州05-12
-
孫彩霞獲中華護理學會“杰出護理工作者”榮譽稱號 浙江僅2位
社會05-12
-
留學回國、放棄醫院工作……養老服務行業里的“小護士”故事多
社會05-12
-
“任性”停放?拖走!鹿城濱江開展非機動車專項整治
社會05-12
-
西瓜、荔枝、芒果……夏令水果上市 價格快速下跌
社會05-12
-
成團出道的南宋溫州四才子 為什么對江心嶼情有獨鐘
科教文體05-12